|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封面人物|中国功夫品中华文化 中国摄影讲中国故事——访北京电力企业家摄影协会主席李铁强

封面人物|中国功夫品中华文化 中国摄影讲中国故事——访北京电力企业家摄影协会主席李铁强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2-07-05
浏览量: 377

image.png

image.png

李铁强,自由摄影人、独立策展人、人文纪实摄影家。他先后出版摄影作品集《太阳晒黑的地方》《大地的异乡者》《世相》《朝鲜所见》《童年》《彝来彝往》《少林 • 僧》《少林 • 同戒録》等。

为提高创作和理论水平,李铁强先后在普雷基工作坊、巴勃罗工作坊、北京国际摄影周复合型高端策展人研学班、风面·摄影理论与批评工作坊、《中国摄影》杂志“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摄影”工作坊、朱宪民王玉文《工人 • 农民摄影对话》论坛及摄影创作辅导班、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美丽中国摄影创作辅导班”、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纪实摄影人才研修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基层摄影人才培训班、中国摄影家协会新摄影工作者培训班、中国摄影家协会 2022 年理论评论人才研修班研修。摄影作品多次在专业报刊发表,并获得多个奖项。其专题摄影作品多次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黟县摄影大展、丽水摄影文化节、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大理国际影展、洛阳国际摄影展、中国摄影艺术节、北镇国际摄影展等摄影艺术大展。他曾入选新浪收藏艺术名家人物库,《人像摄影》杂志首届青年人像摄影师大赛评委,《新时代摄影》杂志特约编委会副主任,并获“中国人像摄影十杰”“中国摄影金路奖”的殊荣。
摄影作品《中国功夫》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选用,其中一幅作品用做教材封面、三幅作品用做教材内文,并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永久收藏。摄影作品集《太阳晒黑的地方》《大地的异乡者》分别荣获第 16 届、20 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凤凰卫视优秀画册奖”,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雅昌艺术馆、影上书房等单位收藏。摄影作品集《世相》荣获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DIPE 国际摄影节主席联盟奖”,并被河北省图书馆、雅昌艺术馆、影上书房等单位收藏。系列摄影作品《不是 T 台 胜似 T 台》荣获第 25 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质收藏奖”,组照摄影作品《中国功夫》入展第 28 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系列摄影作品《中国功夫》荣获第 25 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金质收藏奖”,并被河北省档案馆、雅昌艺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永久收藏。专题摄影作品《信》入选第 22 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专题摄影作品《孟买贫民窟》荣获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DIPE 国际摄影联盟主席大奖”;个展《中国功夫》荣获第 19 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系列摄影作品《中国功夫》《T 台》被雅昌艺术馆收藏;摄影作品《夕照大漠》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永久收藏。多个专题作品和文章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数码摄影》《人像摄影》《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日报》《摄影世界》《上海摄影》《海峡摄影》《数码世界》《新时代摄影》《九州摄影》等专业报刊及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上发表登载。《中国功夫》《青花瓷》《T 台秀》《Ballet 时空》等系列作品被特想光影集团选为公司新技术新材质图片输出样本宣传展示并销售,在实现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公益价值和商业价值。
2013 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万名摄影志愿者全国先进个人”;2014 年被沧州市共青团、文明办授予“优秀青年标兵”“道德模范”;2015年被河北省文明办授予“河北省优秀志愿者”;2016 年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文化之星”;2017、2018 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2019 年被沧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沧州市劳动模范” ;2020 年被沧州市人大常委会评为“沧州市优秀人大代表” ;2021 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20年度疫情防控爱心捐赠先进个人”。曾被中央文明办、河北省文明办、沧州市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河北好人”“沧州好人”荣誉称号。
现任爱心公益组织——“河北亿德爱之家联合会”会长。沧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沧州市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中国工业摄影协会理事、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黄河金三角摄影家协会顾问、企业家摄影协会 ( 深圳 ) 主席团委员、《新时代摄影》杂志特约编委会副主任、北京电力企业家摄影协会主席。

image.png

《中国功夫》:多重叙事结构的探索

图文/李铁强

image.png

中国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两大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武学项目。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在民间,武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文艺表演……不论出于实用还是爱好,从中心都市到偏远乡村都有习武者的身影。武术在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演进中兴衰起伏、种类繁多、流派纷呈,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民族特色的武学文化。唐宋以后中国武术逐渐传向国外,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习武者不少,形成一些武术门派,在世界各地中国武术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被称为 “功夫”,不少人认识中国文化首先是从了解中国武术开始的。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武术护卫争斗的实用功能不断弱化,日益小众,更多地属于一种文化传承与体育项目,但仍有不少爱好者。从总体上说,中国武术植根于民间,活跃于民间,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在漫长的历史时光里,不断有高手宗师自创招式,自成门派,也会因各种机遇或相传久远或瞬息湮灭,一部武术史也是气象万千、波澜壮阔。那些读来让人荡气回肠的武侠小说,可以看做关于中国武功的浪漫主义想象。1982 年,电影《少林寺》的公映揭开了深藏在五岳之中嵩山脚下的少林武功的神秘面纱,轰动一时,此后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更是推波助澜,使少林武功广播世界,名扬天下,对中国武术的传播和影响形成一次有力推动,我们看到武术学校乘势兴起,习武的洋弟子纷至沓来。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把中国功夫作为近些年来主要的、甚至以后将长期坚持的拍摄题材,基于我对武功与摄影的认识,也与我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经历有关。我出生在河北沧州任丘,这里是全国武术之乡,习武之风浓厚,儿时随祖辈习武也曾有过一番苦练,一些招式套路仍铭记在心。环境的熏陶与实战的锤炼使我对中国武学文化有了切身体验,对武功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情感。中国武功是国家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同时它具有强烈的视觉性,适合影像的表现,用摄影的方式讲述中国功夫故事,对于保存、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在当下武术式微,日益表演化,真正的功夫不断湮灭的情况下,影像的记录和表现还具有文化上的抢救意义。少林功夫在1500多年的历史时光中不断丰富完善,由最初保卫寺产的手段,逐渐发展成为技术完备、内涵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根据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历代传习的少林功夫套路有数百种之多,其中流传有序的拳械代表有数十种,另有近百项绝技及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门类独特的功法。目前,在流传的少林功夫中,拳术、器械和对练等套路合计依然有数百种之多。对于我的拍摄来说,少林功夫是一个历史悠久、特色突出、内容丰富且已经名扬天下的理想的“功夫个案”。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拍摄是与深入的观察、研究同步展开的。近六年来我前往少林考察创作30多次,最长一次达40多天,不少节假日都是和武僧们一起度过的。我系统地研究了少林功夫的历史演变和招式套路,探索影像表现的各种可能性,不断调整拍摄思路,同时深入了解僧众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达到了和武僧们彼此非常熟悉,得到了他们对拍摄的积极配合,这些工作为“中国功夫”专题的深度开掘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的拍摄不是像通常那样用客观性的镜头平行展示一种中国功夫的流派,而是从不同的视角展开,构筑一个多重结构的表现性的叙事结构,立体地展示少林功夫的特征风貌、武学内涵、精神境界,同时表达我的理解、感悟和多种影像语言的探索。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首先是瞬间性的功夫意象,着力表现少林功夫的攻防技击套路动作。主要以纪实风格的影像,捕捉精彩瞬间,变换各种角度,提炼最具代表性的招式,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形式,突显少林武功超越常人身体局限的高、绝、强、妙, 在勇猛、刚强、速度、力量的集束爆发中,增强影像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塑造少林功夫的无畏、无敌、坚韧、坚强的视觉形象和武术精神,表现身怀绝技、卓然不群的武者风采,同时注重环境的衬托,寺院内外红墙碧瓦,山林之间修竹磐石,在武功与环境的关系结构中,追求一种自然气息和文化意味的交汇融合,表现出少林武功的特定背景,也丰富了少林武功的文化内涵。由于与僧众相熟,他们不介意我的拍摄并主动配合,使我能够拍摄到少林武功的顶级高手和他们的真功夫,这些都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像价值。这部分的创作,表现出少林武功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形成了影像语言描述的少林武功的基本概念,表达了我心中的“功夫意象”

image.png

image.png

其次是符号化的国家叙事,探索把中国功夫的民间叙事上升为国家叙事的可能性。我之所以选择中国功夫作为长期专题去创作,是因为中国功夫有着悠久历史及厚重文化,目的是用武功影像去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这种切入题材的历史视角和文化定位,要求我必须超越这类题材中的通常的个人趣味和猎奇心理,从更高的境界和层面展开影像叙述。随着中国武功享誉世界,中国武功已经成为一帧闪耀着历史文化光彩的“中国名片”,所以可以看到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活动中,中国武功频频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中国武功已经成为一份“国家传奇”。这样,中国武功的民间叙事就有了上升为国家叙事的可能,也为我的创作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新的路径。于是在我的作品里,少林武僧不仅在寺院、山林里大显身手,还令人惊诧地出现在长城之上、雄关之中、沙漠深处、大海之滨,我通过这种方式赋予少林武功以超越自身的象征意义,并在与多种符号组合的构建中,形成对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形象表达,使少林武功的影像表述具有了国家叙事的宏观视角和意义高度。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突破,它开辟了武术题材表现的新的可能性,提供了关于中国武功的新的视觉经验和认识中国武功的新的角度。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再次是时间长度中的过程性表达,突破瞬间凝止的连续性动作呈现。摄影被称作瞬间艺术,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于用瞬间性来理解和表述摄影,而忽略了摄影时间的诸多意义。在拍摄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武功的样貌与神韵并非一个个被突然凝止的瞬间所能充分表现的,更多的精彩恰在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后发先至,承转启合的时间过程之中。于是,我再次回到动作本身,在反复的实验中探索时间(过程)进入影像的新的可能。我在影调的控制中,在虚实程度的把握中,在前帘闪光同步长时间曝光与后帘闪光同步长时间曝光的比试中,测定位移的速度、距离,确定曝光的快门、速度,随着一系列技术问题的解决和对影像的调整,终于突破了寻常的观看和常态化描述,获得了一种超出我们视觉经验的、意境与人们关于少林武功的认知和体悟贴切契合的功夫影像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还有就是形式化的功夫想象,以自由的创意实现超越动作的心像表达。我自制三脚架,将相机镜头垂直于水面,拍摄墨汁纹路并与与虚幻的动作叠加,以此把个人关于中国武功的审美畅想视觉化,形成了亦真亦幻具有水墨意境和独特影像风格的功夫幻像。

《中国功夫》的多重叙事结构,不仅使影像的表述具有了历史深度和意义高度,同时具有了心理内涵,在诗意演绎和精神升华中,对中国功夫的表现显得更加丰满充实,更富于影像魅力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九州摄影》:在近期的少林文化主题作品创作过程中,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李铁强在近期的创作中,受寺院释永信方丈委托,由我在位于少林寺的禅武堂搭建影棚布光为每一位僧侣拍摄艺术肖像照,为寺院留档存案。由于僧侣人数较多,所以肖像拍摄持续了一周时间。三百多位在家僧侣拍摄的肖像作品中,僧侣的眼神、神态各异,各有特点、各有风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个人经历与心灵的成长必然会在外貌、举止、气质等各方面留下印记,而参悟佛学之僧众也各有所学、各有所长、各有所成,所以不论是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是兼容并存,就如摄影艺术一样百花齐放,摄影人要做的就是要在与拍摄对象的充分互动与了解前提下,生动展示、真实刻画拍摄对象的外在与内在,从而以镜头语言表达出导向与精神。接下来,我将把这些各有特点的僧侣肖像进行排序集结,出版一本新的摄影集《少林·僧》。

image.png

《九州摄影》:少林功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少林功夫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也是多层次的,那么从您摄影接触的角度,您感触最深刻的是什么?


李铁强少林寺是禅宗祖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修行无处不在、练功也是修行、修身修心观自在。少林功夫追求的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炉火纯青,追求的主要是境界。什么境界?练功要由实入意,先实实在在地把基本功、套路、技击一步一个脚印有序练习,才能排列组合、无序变化、随心而至。武僧们首先按照拳理进行严格训练,最后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与禅宗的无我境界融会贯通。明心见性,功夫自然出神。禅武合一,是功夫的最高境界,禅是灵魂,武是禅的表现形式,禅修心,武修身。禅武结合,不单单是少林武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少林功夫区别于其他武术门派的一个重要特点。

image.png

《九州摄影》:您近期经常走访慰问各个寺院,是哪方面触动您做这件事情呢?


李铁强:我经常去创作的几个寺院是国家在册的寺院,由于经常去而且每次待的时间也比较久,与僧众互动也比较多,所以与寺院的僧众慢慢就都熟悉了。了解之后,就知道寺院日常开支都是靠自身支付,我的走访慰问也就是时不时为寺院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自己的一点心意,也是践行互帮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经常这样做,自己也比较心安,而且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坚信爱与温暖在传递中会更有温度和力量。

image.png

《九州摄影》:当今世界,和平是主题,有观点认为中国功夫已经没有用武之地,您如何评价呢?李铁强: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有各的文化,各有各的传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有如此多的武术门派和套路在民间流传着,这说明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说明它们在某一地域、民族中有需求,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少林寺的僧人遵守戒律,不参与社会上任何比赛,对保存传统的少林功夫作出了贡献。特别是,中国功夫并不主张以暴制暴,而是以维护和平为前提的保护与挽救,中国功夫深层次的内涵是修炼自身、帮助他人、维护和谐,所以不仅不存在没有用武之地的情况,反而应该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image.png

《九州摄影》:少林文化一直是传统佛学文化的代表,传统思维中应是“隐于世”,但当下入世化、开放化、国际化成为发展趋势,您如何理解?


李铁强:处于社会大变革和信息化时代,对于少林文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思维有“隐于世”但又有“济天下”,所以“隐”并不是绝对的隔绝,反而是要以合适的路径发挥少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交流是文化的生命,少林文化本身也是交流的产物。少林寺开创者跋陀、禅宗初祖达摩都是印度高僧,但都与少林寺有着不解之缘。明代少林弟子赴日本国传授少林拳法,成为日本柔道术的鼻祖。近三十年来,少林寺一直注重海外文化交流,选派法师、武僧积极地去世界各地传播少林文化,通过各种有益的模式,走出国门,弘扬少林文化。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外少林文化中心有50多个。据有关机构测算,全世界演练少林功夫的超过6000万人,全世界有少林文化机构数百家,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少林功夫已为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理解敬仰,少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对外输出也是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image.png

《九州摄影》:从摄影技术角度,您有什么好的摄影技巧和经验为大家分享呢?


李铁强:我们知道,好的摄影作品一定是自我的沉淀与时间积累的总和。由于搞摄影创作时间较长,而且是几乎没有间断过,所以说拍摄的技巧、经验还是积累了一些,重要的就是提升思想内涵、摄影敏感度、有耐心沉下心。比如说:我靠近一个人物,可相机的焦点却落在离我有一段距离的人物身上,这种视角经常能定格到意想不到的好的作品。

对于创作,艺术价值来源于摄影人思想层次,一定要有深入的思考,表达出情感和内涵;艺术成果离不开打磨,一定要有耐心,忍得住寂寞,当我细心观察到一个好的环境,我会等人物出现时按动快门,往往一个环境,我会呆上半天时间甚至一天时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得到一幅比较满意的作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