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吴建斌《上海杨浦·最后的老弄堂》摄影原作展

吴建斌《上海杨浦·最后的老弄堂》摄影原作展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3-04-07
浏览量: 254

image.png

2017年5月,摄影家吴建斌因工作结缘上海,开始了长达5年多用影像记录杨浦区最后的老弄堂项目,获得了许许多多颇有价值的珍贵摄影作品。

“弄堂”一说兴于晚清,里面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象呈中西融合之态。近百年来,上海杨浦区的老弄堂是伴随着工业和大学兴建而起。这里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是中国早期高等教育的汇聚地。尽管我记录的是老弄堂的最后日子,但里面展现出来的生活气息依然十分浓厚。
黎明即起,人们排长队上厕所、刷马桶,在弄堂之间的菜市场买菜、吃早点,热闹非凡。
有阳光的日子,家家户户晾晒衣物的场景可用遮天蔽日、万国旗飘扬来形容,如童话世界一般。
夏日炎炎,弄堂里的市民为了省电,在家中只用风扇消暑,但更多人在露天宽敞的阴凉之地一起纳凉聊天,有自适,更有无奈。
有时,贸然走进一处门栋,爬上二楼三楼,里面住了好几家人,门或开或关,通道或曲或弯,伸手难见五指,门框上的对联及“福”“寿”之类红色十分耀眼。
走进隐秘逼仄的室内,最大的感觉是空间狭小,杂物太多,置身其中,几难转身。如一房间内多人“混居”,中间仅以布帘相隔,纵然小心翼翼,难避尴尬。
做饭时段,一楼人家在家门口洗菜、烧饭、刷锅、排污,烟火味浓烈。由于里面几代人聚居,大都知根知底,有说有笑,相互关照,形同一家。
随着新一代年轻人外出打拼,留下的多是高龄独居老人,但他们能自立自理,以平常心、欢喜心享受生活。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里面的环境大都拥挤不堪,建筑物变得陈旧,雨天房子漏水,但倾其全力保持着干净与整洁,浓浓的烟火气息,并没有遮蔽自己优雅的存在。
到了2021年底,这一代的老弄堂,有的已人走楼空;有的已夷为平地,等待新规划;有的已开始兴建为新的建筑物。
毋庸置疑,这里的老弄堂早已成为上海这高度现代化都市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上海几代人精神的寄托。
在拍摄过程中,吴建斌对老弄堂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石都饶有兴趣。当然,最吸引我的是弄堂里的人及其生活方式,透过镜头,在这里寻找着富有厚度和宽度生命意义的元素。
今天,策展人钱捍、杨明从吴建斌拍摄的几万张照片中精选出30幅作品,将于2023年4月23日在济南鑫鼎影像艺术中心举办吴建斌《上海杨浦·最后的老弄堂》摄影原作展。
这次影展把吴建斌拍摄的数码影像用黑白手工银盐工艺制作出五套收藏级作品集,就是让大家站在历史角度去审视这些影像所承载的信息和价值,也许会有更多的解读,会得到多种的惊喜,都将是无价之宝。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原作 12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原作 13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8)原作 14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原作 15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原作 16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原作 17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原作 18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原作 19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原作 20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原作 21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原作 22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原作 23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原作 24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20)原作 25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20)原作 26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8)原作 27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2017)原作 28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7)原作 29



图片

上海杨浦老弄堂 (2019)原作 30



图片

图片

图片



吴建斌,摄影艺术家、小说家、财经学者、企业家。
笔名:剑冰。1962年出生,陕西澄城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
摄影风格倾向纪实,有30年的摄影经历,多次举办过摄影个展,并多次获得全国专业摄影比赛奖项。曾出版过《香港记事》《香港》《千年牧道》《老弄堂里漫步》《短歌行》等摄影书籍。
出版过五部长篇小说、一部散文集及四部管理学专著。
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高级会计师、西安交大兼职教授。
从1987年到2017年,工作、生活在香港。现居于上海。世界500强企业职业经理人。首席财务官。



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