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时代镜像——朱宪民摄影作品收藏展”在成都SKP启幕

“时代镜像——朱宪民摄影作品收藏展”在成都SKP启幕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3-08-03
浏览量: 217
图片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当代摄影家朱宪民


2023年7月20日,由成都SKP主办,钟维兴,易丹、朱天霓共同策展的“时代镜像——朱宪民摄影作品收藏展”在成都SKP K大道正式启幕。

在展览现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任国恩,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建琪,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达军,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贾跃红,四川省文联副主席、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田捷砚,四川省摄影家协会驻会负责人、副秘书长胡文,成都国际摄影文化交流协会副主席杨建川,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郭际,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何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丹,影视制片人朱天霓等嘉宾出席了此次开幕活动。

图片

开幕现场


“时代镜像——朱宪民摄影作品收藏展”的展出作品时间跨度60年,展出作品300余幅,是朱宪民迄今为止展出作品规模较大,作品类型较为全面的大型回顾展览之一。展览以“时代镜像”为主题,以“时间之相”“天地与山水”“多元之邦”“城中人”等8个单元,呈现朱宪民纪实摄影美学的不同维度,如何为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造像。
朱宪民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最重要的纪实摄影艺术家之一,也是国内首批将镜头对准平民百姓的摄影师之一。朱宪民的摄影之路,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城市化加速发展、商品经济浪潮迭起的激荡时代同步,他的作品成为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真实影像和话语讲述。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朱宪民以真诚和真情进入各种社会现场,捕捉和记录了无数底层个体的生动影像。这些无名众生的身体和表情,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构成当代中国历史演变的直观叙事。可以说,朱宪民的摄影作品记录和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作品中那些具象人物和景物,就是时代的见证。

而朱宪民的摄影作品,是面对生活、由光影与构图技术浇筑而成的艺术。这些真实而纯粹的影像,带有强烈个人特征和美学风格。

图片


在展场中一位老年清洁工走上前紧握朱宪民先生的手说:“我不懂艺术,我喜欢你的照片!” 贴近百姓生活的摄影作品往往最触动人心。

朱宪民的创作尽量避免滤色镜、人造光源、暗房特技等摄影手法,而选择“最接近自然的形式”。他的拍摄手法也不像布列松、克莱因等艺术家,因为追求视觉冲击,在面对所拍摄的事件、人物时,镜头带了一丝侵略性。用朱宪民自己的话说,他的拍摄行程,总是坚持“千万千万悄悄回去”——考虑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地区依然闭塞,对于外来闯入者难免产生紧张感,朱宪民主动将相机藏在衣服里,镜头选择上以长焦为主,为的是不去惊扰拍摄对象,让他们活在自我的、如常的状态中,从而捕捉到“那种朴实、善良、忠厚,那种为生活去奔波的气质”,记录下“他们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运动中”洋溢着的朴实、淳厚的美。
正是这种特殊的纪实拍摄手法,让朱宪民的摄影在尽可能还原生活的同时,又包含了创作者对自己拍摄对象的强烈情感投射。这些作品中的构图、光影和人物状态,也许没有强烈的戏剧性,却以更平实的影像再现了人性的本真,显影了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转折。在这些作品里,创作者充沛的情感力量,总是以一种松弛的形态悄然渗透出来,而获得极高的辨识度,成为艺术家独有的审美风格特征。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7月20日下午,伴随“时代镜像——朱宪民摄影作品收藏展”的启幕,在成都SKP RENDEZ-VOUS还同期举办了“纪实摄影的美学”分享会。在对谈中,现场嘉宾围绕本次展览,带领观众和读者一起穿越影像凝冻的时光,畅谈朱宪民摄影作品中生生不息的生活,与纪实摄影经久不衰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对谈现场



部分参展作品赏析



图片

“战天斗地,不怕天寒地冻” 下乡知识青年参加农田基本建设

吉林 1968


图片

黄河岸边的人

山东 1978


图片

黄河渡口

山东 1980


图片

欢迎外宾的长安大街

北京 1980


图片

引水上山

云南 1983



图片

官园鸟市

北京 1983



图片

凌汛

山东 1996


图片

古戏台上下

山西 1996


图片

玩耍的小孩 

湖南 2014


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