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热门影展>在光影中行走,以情感去记录——专访2024 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美好家园”主题展览特刊封面人物—杨翠微

在光影中行走,以情感去记录——专访2024 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美好家园”主题展览特刊封面人物—杨翠微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4-10-30
浏览量: 142

image.png

杨翠微

我的摄影之旅始于1983年,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对爸爸手里的相机充满了好奇。我拿起它,尝试着拍摄黑白照片,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童年的回忆和纯真的快乐。那些日子,我沉浸在摄影的世界里,享受着按下快门那一刻的惊喜和期待。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长大成人。虽然生活忙碌,但我始终没有忘记那份对摄影的热爱。2000年后,我开始用微单、相机偶尔拍摄,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和美好。虽然拍摄的次数不多,但每一次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然而,我始终觉得自己的摄影技能还有待提升。于是,在疫情开始之际,我加入了千聊(后更名为“兴趣岛”)的摄影学习课程,系统地学习了摄影的技巧和理论。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摄影爱好者。我们一起交流、学习、进步,共同探索摄影的无限魅力。

 2022年起,我开始担任助教,辅导过3000+学员。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传授了自己的摄影经验,还从学员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我始终觉得自己的学习还是有些碎片化,想要更全面、更系统地提升自己的摄影技能。

 现在,我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期待着通过更全面、更系统的学习,让自己的摄影技艺有更明显的提升。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我一定能够在摄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image.png

image.png

一《九州摄影》杂志:很多人进入摄影,往往是由于家庭,能谈一谈您的经历吗?

杨翠微:我出生在1971年,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的父母作为知识青年,被下放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县莲花公社蟠龙大队进行贫下中农再教育,我就出生于那里。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家里更没有相机,所以我没有小时候的照片可供回忆。据母亲说,我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是县里来人给大队里唯一的一所小学的师生拍照片,母亲作为小学里的代课老师,请求别人帮忙给我拍了一张黑白照片。据说,那时我特别胆小,不敢一个人拍,就让一位远房姐姐抱着我照的,说是我胖乎乎的,有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颇得大家的喜爱!但是由于保管原因,我并未亲眼所见那张照片,也不知道小时候的我到底是怎样的样貌,以至于母亲常说:我家翠微啊,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人见人爱啊……这些到底是不是母亲对于自己子女的偏爱而夸大其词了?后来父母随着知青返城的浪潮回到了城里,而我在读小学四年级时得了全学年考试第一名,又逢学校规模无法承载更多的学生而进行了分校,我被分到了另一所学校继续读五年级。老师和同学们依依不舍,于是我们相约在镇上的照相馆里拍了几张纪念照。依然是黑白色的照片!但却让我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到了摄影的神奇!那是1982年。

二《九州摄影》杂志:北岛说过“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在摄影之路上,我们看到您特别热衷于拍摄风景照片,能谈一谈为什么吗?

杨翠微:从古至今,中国人对风景的痴迷世界上无出其右。我喜欢拍风景照,这是我行走的记录,也是自我的写真。在我的镜头里有山川大河的气势磅礴,也有小花小草的细致美好!有日出时的欢喜,也有落雨时的哀愁!有旭日一样的辉煌,也有云雾一样的迷茫!有泉水一样的清澈纯洁,也有五彩霞光一样的绚烂多彩……万事万物如人类般,充满了可爱之处。

image.png

image.png

三《九州摄影》杂志:您一直在行走中拍摄创作,有没有哪些难忘的人、事、物和细节呢?

杨翠微:我比较少拍人物照,但在偶尔的纪实街拍中,一些安静、平凡、内涵难以解释的小景会让我印象深刻,瞬间触动到内心。有手工艺人充满风霜的脸庞和粗糙的双手,彰显着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以及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有拾荒老人艰难地踩着三轮车,车上装满了他收集来的纸板及空矿泉水瓶,虽然卑微渺小但却让人感动于他们的吃苦耐劳!

四《九州摄影》杂志:摄影是记录、是表达、是探索,也是传递。摄影给您的生活中带来了什么?您为何热衷于摄影?

杨翠微:摄影作为我的爱好和兴趣,寄托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纪念生活的一种方式。我摄影的初衷是记录,记录美好的山水,记录历史的沧桑,记录生活的点滴……底片里留下的是我的心境和生活的态度,照片里存储着生活中最宝贵的时刻和最珍贵的人的形象。那里展示着我们的个人故事和生活故事。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曾经说过:“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摄影已经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将追随我的一生。因为他一方面可以充实闲暇时光,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审美情趣。通过摄影,你慢慢会发现,你眼里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边的一花一木都活灵活现,充满美好。

image.png

image.png

五《九州摄影》杂志:能说说你和您第一台相机的故事吗?

杨翠微:1983年,我的爸爸因工作需要买了相机,自那以后,爸爸经常给我看他拍出来的照片,还有底片,并且给我讲怎样在暗房中冲洗底片,我特别喜欢听。而爸爸也非常纵容我的好奇心,所以在13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用爸爸的相机,拍了很多黑白照片。此后多年,我用过很多款“傻瓜机”拍过很多自认为好看的作品。2000年后用微单和相机偶尔拍摄,纯属爱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

2021年疫情开始,我开始利用网络在千聊(后更名为“兴趣岛”)系统学习摄影至今。2022年开始担任兴趣岛摄影学员助教,辅导督学与点评过3000+学员的作品。但我一直觉得摄影学习依然处于碎片化状态,非常想全面系统学习摄影,让自己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于是在2024年开始参加了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的学习。

六《九州摄影》杂志:摄影创作离不开学习,您在摄影创作之路上又是如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对您影响最大的摄影师是哪一位?

杨翠微:摄影人要学习摄影的审美标准、审美价值、审美思想、审美鉴赏,利用审美概念去指导创作摄影艺术作品。2021年起在兴趣岛平台学习摄影,从小白营到初级、中级、高级。潘庆华老师以其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吸引了我,让我对摄影理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然后专攻风光摄影,跟随耿春晖老师系统学习了风光摄影的小白营、风光实战、心法营等系列课程,对风光摄影有了体系化的了解。如果说以前的摄影都是凭自我感觉,那么这两位老师的指导则是将我引入“正途”!2022年我参加了兴趣岛和摄影报联合举办的“兴趣岛第一届全国摄影大赛”,以《在等夕阳在等你》获得了风光组冠军,刊登在2022年的摄影报上。

2024年我参加了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的学习,让自己在理论层面能夯实,在实操层面能拓展思维,开拓视野。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于1984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创办,四十年,桃李芬芳;导师阵容强大、资历深厚、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在这里,我通过名师授课、面对面指点,突破了摄影创作瓶颈,向有思想的摄影创作者的道路上迈进。

image.png

image.png

七《九州摄影》杂志:黛安·阿勃丝:对我来说,画面的主题永远比画面更重要。在今后的摄影创作中,您还会继续关注风光摄影,还是倾向于其他题材?

杨翠微: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今后的创作中,我还是要多走多看,多观察;在行走中创作,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关注风光摄影,因为对我来说风景中充满诱惑与魔力。同时我也会努力多拍摄一些人文题材的作品,多拍多练,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摄影审美能力和审美思想。

八《九州摄影》杂志:很多人都说,摄影人是在用镜头说话,用影像表达思想。能谈一谈您在摄影的道路上,秉承的理念是什么?有哪些探索和追求?

杨翠微:记得有位摄影大家说过,摄影不仅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角度、维度,而且正在重新塑造我们的世界。我希望通过摄影作品来传达思想内涵、让作品有深度、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外表的漂亮。我喜欢古诗词里文字隽永所带来的古典意境美,很想拍一个诗词系列的组照。

image.png

image.png

九《九州摄影》杂志:您对自己的作品风格,能否总结概括一下?

杨翠微: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镜头捕捉瞬间,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世界。在摄影的广阔领域中,有众多的风格和流派,它们各具特色,为摄影艺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应该说目前我的作品还非常稚嫩,无论是作品的前期还是后期都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我正在努力学习当中,也期待着我在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的学习能打破瓶颈,让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摄影风格。

十《九州摄影》杂志:可以谈一谈您这次参加2024 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美好家园”主题展的创作故事吗?

杨翠微:这次参加在丽水的2024 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美好家园”主题展,我选择了春天里拍摄的一幅作品《憧憬》。这次展览是以家庭、家园、家乡为视角,围绕着“美好家园”抒发情感。

《憧憬》这幅作品,我使用长焦带来的空间压缩感,通过独特的视角,使画面与人物间增添一分空旷与悠然,让观者能感受到画面的清爽与干净。拍摄时,特别注意避开纷乱的背景和人群,抓住花瓣纷纷落下的瞬间,让简单的画面能够凸显出别样的生机。

image.png

image.png

十一《九州摄影》杂志:摄影的魅力在于记录,在于情感的表达,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既是记录生活的工具,又是创造艺术作品的手段。您觉得摄影最吸引您的地方是哪里?

杨翠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用摄影记录历史;有些人用摄影表达自己;有些人用摄影释放压力,有些人用摄影提高艺术修养,有些人用摄影找到生活乐趣。摄影最吸引我的就是惊喜,因为我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出现什么?而摄影让我对这个世界时刻保持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快速判断出可拍场景或内容,眼疾手快记录下那个瞬间。

十二《九州摄影》杂志:您认为,作为一名摄影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

杨翠微:首先,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否则摄影就会是为了拍而拍,不知到自己的作品是要表达什么,那么作品就没有深度,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能体现摄影艺术作品创作的内涵,这样的摄影作品就如同写作文没有主题一样,成了一堆电子垃圾。

其次,要有对摄影的感悟,对摄影的光线,构图元素具有敏感性,对摄影的构图具有深刻的理解,对照相机的的构成和原理了如指掌,灵活运用技术和艺术进行创作。最后,要有创作能力。要善于抓拍稍纵即逝的瞬间,在创新的基础上拍出拥有鲜明主题、表达明确寓意思想的摄影作品。

本刊评论

在光影中行走,以情感去记录

摄影师杨翠微的作品专注于自然元素以独特方式呈现活力、趣味与轻松感,画面简洁又充满女性柔美。她巧妙利用构图、色彩调配来增强空间感,让画面更加稳定、平衡的同时,营造画面的纵深感,从而引导观者的目光聚焦。

摄影师杨翠微钟爱风光摄影,她通常通过环境中大面积的同色调景物展现,例如天空、大海、山峰、城市建筑……配以柔和的光线,远中近元素合理安排,画面紧凑且更更自然、纯美并充满暖意。

摄影师杨翠微在人像摄影中巧妙地利用前景更好地控制画面节奏与情绪,通过前景渲染画面气氛,如用花朵、树叶、甚至是飘雪遮挡做前景,用大光圈虚化前景,不仅突出主体给画面增加了空间感,还使画面更加梦幻,柔美,生动。虚化的前景及颜色的对比,给人一种朦胧美感的同时,让观者视线更容易集中在人物主体部分,画面层次更加丰富,视觉更加舒适自然。

摄影师杨翠微的作品,传递着女性视角下淡然、宁静以及坚韧的微妙感觉,反映了她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如清风徐来,如水波不兴,如涓涓细流,如天上云卷云舒……这种淡然的魅力,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心灵的修养和精神的寄托,令所有人的目光都无法从她的作品中挪开。

本刊记者: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