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热门影展>开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至情展映中华文化、宣讲中华故事——访摄影家 李铁强

开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至情展映中华文化、宣讲中华故事——访摄影家 李铁强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5-01-09
浏览量: 89

image.png

图文 / 李铁强  采访记者 / 曲倩

李铁强,1971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市。自由摄影人、独立策展人、人文纪实摄影家。先后出版摄影作品集《太阳晒黑的地方》《大地的异乡者》《世相》《童年》《朝鲜所见》《少林·僧》《彝来彝往》《魅语》《少林·同戒録》《少林·禅七》《少林·三坛大戒》《彝山彝水》《少林·功夫》等。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人像摄影十杰”“中国摄影金路奖”。

做客北京电视台《光影新视界》栏目及其官网讲述《中国功夫》的创作理念及背后的故事。摄影作品《中国功夫》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选用,其中一幅作品用做教材封面、三幅作品用做教材内文,并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永久收藏。系列摄影作品《不是T台 胜似T台》荣获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质收藏奖”,组照摄影作品《中国功夫》入展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系列摄影作品《中国功夫》荣获第25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金质收藏奖”,并被河北省档案馆、雅昌艺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永久收藏。专题摄影作品《信》入选第22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专题摄影作品《孟买贫民窟》荣获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DIPE 国际摄影联盟主席大奖”;个展《中国功夫》荣获第19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系列摄影作品《中国功夫》《T台》被雅昌艺术馆收藏;摄影作品《夕照大漠》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永久收藏。摄影作品集《太阳晒黑的地方》《大地的异乡者》《朝鲜所见》分别荣获第 16届、20届、22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画册奖”,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雅昌艺术馆、影上书房、人像摄影杂志社等单位收藏。摄影作品集《世相》荣获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DIPE 国际摄影节主席联盟奖”,并被河北省图书馆、雅昌艺术馆、影上书房等单位收藏。多个专题作品和文章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数码摄影》《人像摄影》《摄影世界》《上海摄影》《海峡摄影》《旅游与摄影》《摄影与摄像》《数码世界》《新时代摄影》《九州摄影》等专业报刊及新华网、光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发表登载。《中国功夫》《青花瓷》《T台秀》《Ballet时空》等系列作品被特想光影集团选为公司新技术新材质图片输出样本宣传展示并销售,在实现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公益价值和商业价值。2013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万名摄影志愿者全国先进个人”;2014年被沧州市共青团、文明办授予“优秀青年标兵”“道德模范”;2015年被河北省文明办授予“河北省优秀志愿者”;2016年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文化之星”;2017、2018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2019年被沧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沧州市劳动模范” ;2020年被沧州市人大常委会评为“沧州市优秀人大代表” ;202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20年度疫情防控爱心捐赠先进个人”。曾被中央文明办、河北省文明办、沧州市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河北好人”“沧州好人”荣誉称号。

现任爱心公益组织——“河北亿德爱之家联合会”会长。沧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沧州市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李铁强摄影艺术馆创始人。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十届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任丘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一、九州摄影:我们知道,您是从地道的农村孩子成长为现在的摄影家,能谈一下您的摄影之路是如何开始的吗?

李铁强:初中的时候,我喜欢上了摄影,从那一刻就觉得,要是自己富裕了,一定要有台属于自己的相机。但真正拍照是从2005年开始,当时已经进入数码时代。刚一开始,我喜欢风光摄影,国内、国外的景色拍了很多,越拍越觉得风光作品很难超越自己,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就想着拍人文,集市、工厂又拍了不少,再后来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就开始拍摄新的选题 ——“功夫”。

二、九州摄影:每个摄影人的血液里,都曾有过江河翻涌。您的摄影之路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呢?

李铁强:时时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我喜欢探索新的地方,发现新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寻找灵感,尝试新的拍摄技巧和方法,不断突破自己的摄影边界,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三、九州摄影:我们每个人对摄影都有不同的看法,能谈一谈您对摄影的理解吗?

李铁强:摄影就是要拍出熟悉事物的不可思议面,不可思议事物的熟悉面,摄影作为一种观察和伦理学,一定要在观察、架构、细节上下足功夫,才能拍出不一样的作品。

四、九州摄影:您凭借一组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荣获第 14 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为什么选择拍摄这个系列?

李铁强:前面说到喜欢上摄影之后,我走过一些弯路才找到自己的主攻方向。也是机缘巧合,一次我去新疆罗布泊拍模特,偶遇了几个从少林寺来旅游的武僧,因为我的出生地河北沧州任丘是武术之乡,我从小就随父辈习武,当年习武的一招一式至今还铭刻在心,这时就突发一种想法,想表现功夫。在新疆和少林寺这两个武僧结为朋友后,我就去了少林寺试拍了一次,感觉挺好。刚一开始他们也是比较排斥,随着我给寺院做了一些功德,得到了寺院上到方丈下至僧众的认可,在后期的拍摄就比较顺畅。

再之后我立下了一个坚定的决心,要挖掘少林题材,把功夫拍好。说得轻松,做起来确实有难度。像中国的一些我们熟知的摄影师,包括原来中摄协的王瑶主席、黑明都有对少林文化的呈现,都有成绩。国外的摄影师也有很多,比如说捷克摄影师 Tomasz Gudzowaty,这些给我带来了很多压力。当时永信方丈也没有特别看好我,他说行,你试着拍拍看。下定决心后,我又把“时空”作为我创作的主攻方向。我第一次拍少林是在2017年,大约花了20多天的时间进行了大量采访工作。白天主要是采访僧人们,每个僧人都像一块活化石,代表少林文化1500多年的厚重历史,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当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到了晚上我就一个人坐在少林寺图书馆阅读大量的图书,更加深入了解少林文化。有了这些积淀,就开始想怎么用影像去表现,为了追求创新,我用了大量的手法去拍“水墨功夫”“禅意功夫”“意象”“真功夫”系列,包括到目前为止我感觉最满意的,达到一定极致的“禅武功夫”。在这些系列里面选片,参与了第十四届金像奖的评选,很幸运获了奖。我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奖项已经是过去式了,我还要接着创新。创作理念主要是把功夫朦胧、梦幻的美感展现给观众。拍摄的时候当然都是用彩色去记录,最终用黑白灰三色去呈现最精华的一部分,布光方面主要用勃朗灯。少林功夫除了美感之外,还有它的韵,美之韵在刚柔并济,看着很柔,但是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怎么把这种美感,还有少林功夫的本质、内涵给它表现出来,得通过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根据每一个动作,它的力道到什么位置,我看到哪一个位置哪个肢体语言比较到位,比较美,打动人,可能就打一个局部的光,凸显的这一块区域的部分,其余的是以黑跟灰调为主。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五、九州摄影:“中国功夫”作品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用为教材,其中一幅作品甚至被用做封面、三幅作品用做内文,并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永久收藏,谈一谈您对此感想?

李铁强:好像是2018年,他们在网上看到我在平遥摄影节办过展,转了一大圈,最后找到我们河北省摄协的领导,又打电话找到我,他们的图片编辑说选了好多功夫的照片都不满意,就想要我那几张。因为我长期和僧侣生活在一起,对少林文化、少林功夫的研究日趋深入,加之不断创新用影像承载少林文化现象,在观察、架构、细节上也确实下足了功夫,所以能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为教材封面及内文插图。


六、九州摄影:8年,40次,我们看到,您为了使少林功夫的影像表述具有国家叙事的宏观视角和意义高度,为了弘扬中国武术,传承少林文化,真正用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努力与成绩,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心路历程吗?

李铁强:少林题材真是越创作越带劲!不断地创造、创新需要研究少林文化,这个东西不能凭空去想象,所以我就看了大量的书和资料,这样的探索研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比如说拍到了禅武功夫,到目前为止,所有少林题材摄影作品,还没有拍禅武功夫的,所以说这是个突破。这些创新突破又是一种动力,让我不断继续深入了解少林文化,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再说少林功夫博大精深,根本就研究透彻不了,到目前还有好多未知的东西,因为有的语言就不好理解,包括我与武僧们交流的时候,就有好多幽深玄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用影像呈现的力度跟人家想象当中的是否一致,需要去与武僧们磨合,得到他们的认可,有时候我认为可以了,但他们还不满意,差一丝一毫都不满意,说“不行,李老师,咱还得拍。”有的时候一个动作我们就得拍一天或两天的时间。去了这么多次,一趟能收获一幅到两幅就好,我都是抱着这种态度。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七、九州摄影:我看到网上有对您的评论,“做事常带着些疯狂,之于摄影更是痴狂”您怎么看待这些评论呢?

李铁强:我珍惜每一个当下,人过中年没有舍得荒废的时光。一天中都在学习,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八、九州摄影:我们了解到,您获得金像奖之后,摄影创作之路进行了一些调整,拍摄镜头对准《吴桥杂技》系列。为什么要拍摄这个系列,对于这个系列,您有什么期待?

李铁强:吴桥距离我的家乡可以说是近在咫尺,我对吴桥杂技也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杂技与中国功夫的起源几乎同步,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属于群众性、民间性的悠久文化活动,而且,杂技与功夫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杂技亦是功夫,需要技艺、技巧、体力等等,功夫则衍生了一些杂技项目,不少杂技的经典动作正是来源于功夫。我认为,杂技与功夫一样,都能体现出中华人民吃苦耐劳、不断创新、勇于超越的伟大精神,也都各有侧重地反映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精深要义,值得深入挖掘、记录和推广。于我而言,有了创作功夫的多年积累的经验,我有信心能将家乡的杂技文化用别样的影像呈现给观者,让杂技文化如功夫文化一样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听说马尔克斯是目前唯一一位荣获文学诺贝尔奖后又有新作闻名世界,其他获奖者销声匿迹,创作已达到了天花板高度,无法超越自己。我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后,很从容、很淡定,从未踌躇满志。一方面继续深耕《少林功夫》专题,一方面创作《吴桥杂技》,目的是开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是否能像马尔克斯一样,获得专业最高奖之后能否有新的突破?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九、九州摄影:吴桥杂技在我们每个人的想象里,都是台上惊险奇艳的一面,您是如何想到把杂技背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进行艺术创作的呢?您主要想传递什么样的文化观、价值观?

李铁强:眼下是自媒体时代,是短视频时代,人们对于台上惊险奇艳的瞬间早已司空见惯。可是台前幕后的训练场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陌生的,所以我把镜头对准街头巷尾、村间地头、杂技团及杂技学校的训练场景,用影像表达“尚武好义,百折不挠”的吴桥杂技文化精神内核。立足河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聚焦河北优秀文化,以艺绘文,把摄影艺术与优秀文化更好融合,以摄影表达文化,以影响承载文化,更多角度、更广范围诠释中华文化的温度、筋骨、大德,为推动更多中华文化形象为世界所认知贡献摄影的力量。


十、九州摄影:我们知道,您是河北省任丘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能谈一谈如何借助影像艺术效能助力乡村振兴吗?

李铁强:宣传推广:通过拍摄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色产业等,制作成宣传片、纪录片、短视频等,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乡村,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开发:利用影像效应,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乡村生活,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的增长。

文化传承:通过拍摄乡村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遗迹等,制作成文化纪录片、专题片等,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上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乡村的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农产品销售:通过拍摄乡村的农产品、特色美食等,制作成广告片、宣传片等,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人购买乡村的农产品,促进乡村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总之,借助影像效应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影像的宣传推广、旅游开发、文化传承、农产品销售等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乡村,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十一、九州摄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您认为摄影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应该体现什么样的作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李铁强:艺术创作与传播要扎根本土、做好传承、推进创新,要根植生活、关切现实,也要面向世界展现中国、传播中国文化,使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文明发展成果有更远的传播、更广的影响、更多元的价值。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条件。为推动更多中华文化形象为世界所认知贡献摄影力量。


十二、九州摄影:作为成功的摄影家、企业家,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者、公益摄影人、独立策展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位摄影事业的活动家,多重身份的您有什么想跟摄影人,特别是与现在的年轻摄影人分享的呢?

李铁强:我们知道,艺多不压身。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多学习、多尝试、多拓展,不设限、不退缩、不荒废,才不负青春。年轻摄影人一方面要善存指尖,用自己的双手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留痕于世间;一方面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磨砺以须,及锋而试,再创艺术高峰。做一名实至名归的德艺双馨摄影人。

本刊评论

影映中国功夫 传播中国文化

摄影的本质在于选择,选择把什么样的时空框进那个大小固定的矩形里去;凡有选择的地方,就不可能是机械的、形式化的,而是浸透了主体的能动性。摄影让每一个人拥有了捕捉世界瞬间的机会,而每名创作者选择的方式和目的都截然不同,换句话说每位摄影师都有自己对摄影不同的定义。李铁强的摄影作品以摄影理论铸魂、以反复实践淬骨,造诣深厚的理论功底运用在反复揣摩、多次创作的摄影实践中,形成鲜明的个人人文纪实摄影风格,既写实、细微入至地刻画出摄影客体,又写意、实现了以有限的影像启迪无限的思考。他用广博的视野造就丰富的人生履历,用对少林功夫的持续专攻的热忱,逐渐沉淀出坚实而有厚度的思想能量。

李铁强的摄影历程从单纯地拍摄风光片到用画面深入表达众生的情感;从对各个群体的追光逐影到集中反映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摄影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作为人文纪实摄影家,他创作的《中国功夫》组照,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博大精深、魅力无限的少林功夫,让中国功夫走出少林、走出国门,让中国精神传播向更广更远的世界领域。李铁强,以摄影人的担当,为国人增强文化自信,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凸显作为。

李铁强在不断地突破、创新中创造着新的标签。本次《吴桥杂技》系列作品,既有记录经典的高难度瞬间动作,也有呈现杂技背后故事的画面,让观者对杂技的精妙叹为观止。朴实、诚恳,如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让观者感受到他对摄影那种不计代价的投入,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通过多角度的影像写实创作,表达“尚武好义,百折不挠”的吴桥杂技文化精神内核。把摄影艺术与优秀文化更好融合,以摄影表达文化,以影响承载文化,更多角度、更广范围诠释吴桥杂技、诠释中华文化的温度、筋骨、大德,为推动更多中华文化形象为世界所认知贡献摄影的力量。透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历来坚守的强而不凌弱、盛而不恃骄的民族精神。

行走、思考、学习,李铁强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书写精彩的摄影人生。

本刊记者:曲倩

杂志封面及内页赏析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