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热门影展>刘柏林——入展作品赏析 |《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栏目“空中摄影展厅”

刘柏林——入展作品赏析 |《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栏目“空中摄影展厅”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5-03-27
浏览量: 58

image.png

放飞摄影艺术梦想、展现中国摄影风采!

在数字化和技术创新的浪潮下,为更好地凝聚中国摄影人智慧和力量,助力当代优秀影像创作的发展和推广,助推中国摄影艺术不断前行,九州摄影继2024年9月与北京广播电视台《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栏目合作中日韩海上国际游轮摄影展之后,又将与北京广播电视台《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栏目创新版块《空中摄影展厅》合作,目前正处于栏目筹划及作品征集阶段,诚挚邀请广大摄影人踊跃参加!

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本次大展以空中摄影展厅作品轮播形式,持续在电视节目中推出不同风格、不同门类、不同年龄段的国内外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富有故事性的,散发着温度,流淌着暖意的精品佳作。多元荟萃、风采各异,为摄影人和大众之间搭建一个学习展示、互动交流的平台,并甄选优秀摄影师进行作品阐述,栏目视频将被永久收录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客户端。同时,优选每位获奖摄影师1幅作品在九州艺术馆展出,并将于4月8日、6月14日两次在九州艺术馆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

image.png

入展摄影师:刘柏林

image.png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东莞市摄影家协会莞城分会副会长

国家职业摄影师三级

2024年4月15日在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网在线影展中展出;

2024年12月潮州古城摄影采风创作活动获得(铜匠)证书;

2025年3月19日作品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中国网“在线影展”展出。

光影之间,初心未改

从九十年代初拿起第一台海鸥相机至今,摄影早已融入我的生命。那时的相机是纯粹的机械,每一次按下快门都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仿佛在提醒我:这一瞬间,不可复制。

胶片时代,摄影是慢的艺术。一卷36张的胶卷,每一帧都弥足珍贵。取景、对焦、测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全神贯注。冲洗照片时的等待,就像拆开一份未知的礼物,充满期待与忐忑。那些因曝光不足而模糊的画面,因对焦失误而虚化的影像,都是成长的印记。

从海鸥到尼康,从胶片到数码,器材在变,但对光影的追求始终如一。现在的相机功能强大,可以轻松捕捉每一个瞬间,但我依然怀念胶片时代的仪式感。那种对每一帧画面的珍视,让我学会了用心观察世界。

三十多年来,摄影教会我耐心等待,教会我用心感受,教会我珍惜当下。那些定格在胶片上的光影,不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我对生活热爱的证明。如今,当我翻看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能触摸到时光的温度。摄影,是我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是我永恒的挚爱。

在光影交错间,我依然是那个怀揣梦想的少年,用镜头记录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这就是我的摄影之路,简单而纯粹,一如初心。

入展作品赏析

image.png

《赤坎好有戏》

作品点评:

有水面又有建筑的场景往往能拍出动静、刚柔对比效果的作品。利用水面的倒影借助视错觉效应产生宽阔的视野,令画面显得更为壮阔,成为画面中最生动的点缀。

image.png

《孤树映苍穹》

作品点评: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一棵孤独的树独自伫立,与周围大片的草地形成鲜明对比。草原的开阔与树的孤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没有外界的喧嚣与纷扰。

image.png

《海油巨塔》

作品点评:

石油钻井平台矗立在浩渺无垠的海面上,犹如一座钢铁铸就的巨岛。它那高大的井架直插云霄,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井架上的各种设备纵横交错,像是为这座钢铁岛屿构建的复杂经络,显示出人类工业力量的强大。

image.png

《火烈鸟》

作品点评:

动物不能脱离它们的生存环境,将动物与环境因素融合起来,有助于表现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状态。拍摄火烈鸟的栖息场景,结合湿地的丰富线条,组成一幅原生态的生活画卷。

image.png

《长颈鹿》

作品点评: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长颈鹿宛如优雅的绅士,它那长长的脖子高高地伸向天空,像是在与天边的云朵轻声对话。阳光洒在它斑驳的皮肤上,随着它缓慢的步伐,光影在草原上摇曳。它的存在让整个草原充满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image.png

《互窥》

image.png

《侨乡粮仓》

image.png

《沙漠生辉》

image.png

《狮崽水中乐》

image.png

《岩彩乐章》

本刊评论

人与自然的边界与共生——一组多元地貌与生命瞬间的摄影探索

本组摄影作品以多样的视角,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从工业海域的石油平台到非洲草原上的猎豹、长颈鹿,再到沙漠孤树与中国乡村建筑,无不呈现出摄影师刘柏林对生态、地貌、生存与人类行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从技法角度来看,摄影师刘柏林擅长运用俯拍与远景构图营造震撼视觉效果。如海上平台和沙漠中的孤树,采用高空视角,凸显人造物与自然之间的比例差异,强化观者对“渺小与庞大”“控制与反噬”的直观感知。而在长颈鹿、狮子幼崽、猎豹等动物作品中,则运用了低视角和浅景深的处理,使主体从环境中突显出来,传递亲密、真实与张力。同时,几幅作品的光影运用极具表现力,如骤雨穿云、夕阳照射群山的那张作品,利用大气光影的流动感增强时间性与情绪氛围,令人仿佛置身其境。

在色彩控制方面,摄影师刘柏林偏好运用高对比度的色彩语言。石油平台的橘红与蔚蓝大海构成强烈对比,象征工业文明在自然中的嵌入与破坏;而沙漠孤树则在灰白与暖橙中展现“生之微光”,强化孤寂与坚韧之感。这些色彩的处理不仅具有视觉吸引力,也承载了情感传达的作用。

在艺术理念层面,摄影师刘柏林展现了对生态平衡、文明冲突与自然审美的深度关注。例如,猎豹站在游客车顶,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距离被极度缩短,既有奇趣也潜藏危机,反映出当代生态旅游的伦理边界问题。又如那张风暴来袭的草原图像,天空低垂、暴雨倾泻,独树在其中微弱但坚定地矗立,不啻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生命坚持的礼赞。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并不一味追求“美”,而是在美与险、力量与脆弱之间寻找张力。如初看油气平台图时感受到的秩序与人类技术力量,细看却可发现燃烧的火焰与远方渺小的船只背后的危险气息;又如小狮子喝水时的天真与弱小,结合其“王者”身份本身所暗含的成长与生存隐喻。

此外,作品中还有对地域文化与生态多样性的关注。例如乡村景象、非洲动物、戈壁地貌,展现了摄影师在全球化视角下,对不同区域自然与人类互动方式的观察与记录。这种多元文化线索,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叙事层次,也使观看者在视觉欣赏之外,激发出关于身份、空间与未来生态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组作品技术成熟、主题清晰,在宏观场景与微观情感之间游走得极为自如。摄影师刘柏林通过镜头建立起人与自然、文明与野性之间的视觉桥梁,不仅呈现了世界之美,更抛出了一个时代性的提问——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到底是主宰、共生还是敬畏?这正是作品背后最具穿透力的艺术追求所在。

本刊编辑:蓉蓉